鄉村振興新活力(第1期)丨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二審,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將統籌推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實習生潘晨晨 北京報道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
日前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進行二次審議,用法律維護糧食安全;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召開,強化糧食安全科技支撐,促進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多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針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低收入人口,進一步加強動態監測和社會救助工作。在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鞏固農民收入增長好形勢。
秋收已近尾聲,秋糧陸續上市,各地積極部署秋糧收購工作。日前安徽召開全省秋糧收購工作新聞發布會,當地中晚稻收購已經開始,收購市場平穩有序。10月26日,四川省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現場培訓會召開,會議提出將繼續抓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各項重點任務。
近日黑龍江、青海均有鄉村振興文件出臺。黑龍江多部門印發《金融支持黑龍江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若干措施》,更好發揮金融之力助力黑龍江農業強省建設;青?!肚嗪J∴l村振興促進條例》將于11月1日起實施,填補了青海鄉村振興領域地方立法的空白。
鄉村振興要聞
1、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征求意見
10月20日,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二次審議。根據各方面意見,草案二審稿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投入機制,強調調動種糧農民和地方政府保護耕地、種糧抓糧積極性,并明確提升耕地質量、加強撂荒地治理等方面的規定。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離不開法治保駕護航。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楊合慶在記者會上表示,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對建立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投入機制、糧食生產者收益保障機制、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作了規定,明確采取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強糧食安全保障。
10月25日起,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3年11月23日。
2、農業農村部、工信部: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實現農業機械穩鏈強鏈
10月26日,農業農村部、工信部在湖南郴州聯合召開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會議指出,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兩年來,聚焦大型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以及智能化等領域的農機裝備短板扎實開展攻關,一批關鍵機具研發應用取得明顯進展,一些地方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產業鏈韌性進一步增強,農機裝備正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備、綠色高效智能一體”邁進。
會議強調,要堅持“一大一小”加智能化方向,推動大馬力機械迭代升級,加大輕簡型適用機具研發推廣力度,推進智能化關鍵部件攻關等,努力補上農機領域突出短板,實現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加力推進高性能精量播種機、輕簡型玉米收獲機、移動式烘干機等急需急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要著力培育優質企業,努力打造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更多“獨門絕技”,推動工程機械、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企業助力農機裝備發展,培育建設一批農機裝備特色產業集群。
科技裝備強是農業強國的特征之一,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方向。
3、農業農村部: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
10月23日,國新辦舉行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秋收接近尾聲,秋糧增產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新高。
促進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實際增長7.3%,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接下來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加力,促進產銷銜接暢銷增收,促進產銷銜接暢銷增收,抓好項目建設拓崗增收,深化農村改革賦能增收,鞏固農民收入增長好形勢。會議明確,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有序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扎實做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4、多部門: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
近日,國辦轉發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等多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后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
《意見》確定了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范圍并按困難程度進行分層,提出各級民政部門要逐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并根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難程度和困難類型,分層分類提供常態化救助幫扶。
10月25日,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意見》,從合理確定低收入人口范圍、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等方面擬定具體政策舉措,提出按照困難程度將低收入人口分層,按照救助內容提供相應的救助政策措施,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數據庫,避免救助遺漏或重復救助,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難群眾。
地方鄉村振興實踐
1、安徽:拓展產銷合作渠道,做好秋糧收購
10月24日,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召開全省秋糧收購工作新聞發布會。會議指出,安徽中晚稻收購已經開始,全省秋糧收購呈現質量好、價格高、市場活、進度快等特點,收購市場平穩有序。
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曹越方在發布會上表示,安徽今年中晚稻質量較好,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積極性高,當前秋糧收購市場呈現購銷兩旺態勢。秋糧收購價格上漲,中晚稻收購進度加快。截至10月23日,安徽入統糧食企業全社會收購中晚稻185萬噸,占預計旺季集中收購量的23%。從目前市場行情看,安徽市場中晚秈稻(三等)價格遠高于國家最低收購價,今年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步,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強化工作統籌調度,強化價格監測預警,拓展產銷合作渠道,加強秋糧收購執法檢查,抓好政府儲備稻谷輪換和增儲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秋糧收購工作,確保收購政策落實到位。
此前,河南、河北、湖北、山西、寧夏、陜西、江蘇、湖南、浙江、黑龍江、新疆、云南、江西、吉林等省份秋糧收購工作會議已陸續召開,對當地秋糧收購工作進行部署。
2、四川:繼續抓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各項重點任務
10月26日,四川省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現場培訓會在涼山昭覺召開。會議介紹,截至9月底,四川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規模達51.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5%。其中,800人以上安置區搬遷勞動力就業4.94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50%。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深入開展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和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區域。過渡期以來,四川把安置區作為重點區域,創新實行分色分類差異化監測幫扶,800人以上的安置區全面構建相對獨立的監測幫扶體系。產業帶動效益逐步顯現,800人以上安置區,每個至少實現1個經營主體覆蓋,最多的達12個;發展集體經濟54個,培育個體經營主體802個。2022年全省搬遷群眾年人均收入為12345元,增速14.2%。
會議指出,下一步要繼續抓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各項重點任務。在幫扶產業發展上,要統籌縣域資源和力量,支持大型安置區新建、改擴建一批配套產業園區、倉儲及集貿市場等;支持大型安置區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組建家政服務、保潔、物業管理公司等創新做法,不斷探索安置區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3、黑龍江:25條金融措施助力農業強省建設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金融支持黑龍江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強化五個體系建設方面提出25條具體措施,加速推進黑龍江農業強省建設。
《措施》要求,要優化系統性金融服務能力體系,各金融機構要優化資源配置,穩定增加涉農信貸投入;要構建多元化金融產品供給體系,向產糧大縣、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縣等傾斜配置信貸資源,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金融保障。
此外,《措施》也對完善基礎性農村融資配套體系、健全多層次金融支持保障體系、建立多維度組織評估宣傳體系等提出具體要求。
據《黑龍江日報》,截至9月末,黑龍江省涉農貸款余額9923.8億元,較年初新增464.89億元,同比多增55.5億元。其中,農戶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9.3%。
4、《青海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將于11月起實施
近日,《青海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公布,并將于11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九章,七十六條內容,對青海省鄉村產業發展、生態宜居、文化繁榮、組織建設、人才支撐、城鄉融合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稐l例》構建起青海省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是統籌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綜合性、基礎性法規。
《條例》出臺填補了青海鄉村振興領域地方立法的空白,對促進青海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為促進青海農牧業高質高效、農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法治保障。